最近,应用软件“ChatGPT”在多国社交媒体“狂飙”。
发布后仅仅5天,用户破百万;两个月后,月活人数成功过亿,成为史上用户增速最快的消费者应用。
这几天,由于访问量过大,ChatGPT官网还被“挤崩了”。
一开始,很多人只是将ChatGPT看作一个很会聊天的机器人。国外已经有人开始用ChatGpt写歌了,听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的。
更深入的行业应用,有人拿它编大纲,有人用它撰写文案。编代码,创作剧本,写法律文书,还可以出面试题……分秒之间,它就能在作家、律师、记者、房产中介、程序员等各种身份中随意切换,给你提供需要的信息。
不少业内人士认为,ChatGPT火爆背后是认知智能技术的一次飞跃,或将成为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里程碑和分水岭。
但在一些人眼里,ChatGPT更像是“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”。
它丰富的知识储备,都来源于对海量文本数据的学习分析。而一旦将部分错误信息也纳入了学习,很可能就会输出错误的内容。早在2020年,卫报就让GPT软件撰写了一篇文章,结果喜忧参半。纽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电气工程副教授Chinmay Hegde说,“复制编辑当然是它非常擅长的事情。但一个主要缺点是该工具无法有效地进行事实核查”。
还有网友尝试用ChatGPT续写《红楼梦》,两次生成的结局大不相同。在第一次的对话中,ChatGPT还错将黛玉的母亲“贾敏”写成“林黛玉”,而宝玉和黛玉的儿子则被取名为“贾宝钗”。
有媒体向ChatGPT提问:你觉得自己是专家吗?它的答案也很有意思。“我只是一种工具,并没有人类的自我意识。我不能成为专家,只能根据我被训练的数据来回答问题”。
诞生于1956年的人工智能,历经多次产业寒冬。上一次受到世界瞩目,还要回溯到2016年——
2016年3月10日,韩国棋手李世石九段(前右)与“阿尔法围棋”之间的第二轮对弈在韩国首尔举行。新华社发
而ChatGPT的横空出世,让人工智能产业迎来了新的曙光。ChatGPT的所属公司OpenAI主要有三位创始人,其中一位就是早前因收购推特闹得沸沸扬扬的埃隆·马斯克。另外两位则是美国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总裁山姆·阿尔特曼,以及在线支付平台PayPal联合创始人彼得·蒂尔。值得一提的是,除以上三人外,ChatGPT还有一位强力支持者——微软。今年1月,微软向ChatGPT的开发者OpenAI投资100亿美元。2月7日,微软还将ChatGPT整合到自己的搜索引擎“必应”和Edge浏览器里。这一操作,直接让必应的全球下载量猛增10倍,迅速挤进App Store排行榜前十,大幅缩短与谷歌搜索的距离。要知道在此之前,谷歌拥有90%以上的市场份额,而必应只有微不足道的3%,两者完全无法相提并论。
看到ChatGPT抢尽风头,同为科技巨头企业的谷歌坐不住了。2月6日,谷歌推出名为“Bard”的AI聊天机器人,与ChatGPT正面交锋。由于它在一次回答问题的演示中给出了错误答案,导致2月8日谷歌股价迅速下跌,市值一夜蒸发超7000亿元。
国内方面,百度、阿里巴巴、腾讯、京东、科大讯飞等大厂都在摩拳擦掌。百度最快将在今年3月推出“文心一言”聊天机器人,“京东版”则更聚焦2B行业,近期将有进一步突破。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,AI聊天机器人将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。知名互联网专家郭涛认为,ChatGPT将推动众多行业的快速变革,有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。但他同时也表示,ChatGPT目前还尚处于发展的早期探索阶段,存在关键核心技术发展不成熟、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突出问题,距离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。在每一次人工智能的技术变革浪潮中,“人类是否会被机器取代”的问题总会被提及。如果你拿这问题去问问ChatGPT,它是这么说的:中国互联网协会原理事长邬贺铨院士认为完全没有必要担忧。“ChatGPT可以帮助人类做一些资料整理等基础工作,但是它不可能代替人类思考。它所写出的所谓诗歌小说,其实也都是在数据复制的基础上完成的,不可能具有人类的情感。”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长李国杰院士也表示,ChatGPT还远远没有达到改变或者颠覆人类工作习惯、分工的程度。“部分岗位可能会被取代,但人类不会。”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梁正认为,ChatGPT其实跟人类是合作的关系,像机器一样可以把人的“手”解放出来。
除了引发“失业恐慌”外,ChatGPT也让学术界有些焦虑。
日前,美国一项调查结果显示,有超过89%的学生使用ChatGPT来完成家庭作业;超过一半的学生用ChatGPT写论文。这也意味着,高度智能的AI正在降低人的创新欲望和学习动力。
由于ChatGPT“表现出色”,许多学术经验丰富的教授甚至是计算机“查重”系统也无法直接判断内容是人类原创还是由AI完成。目前,纽约教育系统已经全面“封杀”了ChatGPT。
多家知名学术期刊也正在更新编辑规则。《科学》明确禁止将ChatGPT列为合著者,且不允许在论文中使用ChatGPT所生产的文本;《自然》则表示,可以在论文中使用大型语言模型生成的文本,但不能将其列为论文合著者。
这一次,以ChatGPT为首掀起的人工智能变革,是昙花一现还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?
让我们拭目以待。
版权与免责声明:
文章仅作公益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如有版权问题,请与本站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